深夜两点十七分,直播间人数突然突破了十万。屏幕前的“糖心vlog”主播小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这个时间段,通常只有几百个夜猫子观众陪她闲聊吃夜宵。但今晚的气氛明显不一样。

弹幕滚动速度快到几乎看不清,满屏的“刚刚那是什么?”“我是不是眼花了?”“妈呀吓死我了”混杂着各种礼物特效。小糖一边笑着感谢打赏,一边下意识瞥了一眼直播回放区——就是这一眼,让她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画面中,在她身后那片贴着动漫海报的白墙上,一个模糊的影子缓缓浮现。起初像是水渍晕开,随后逐渐凝聚成一颗晃动的、半透明的心脏形状,表面还泛着黏腻的光泽,如同刚刚剥开的溏心蛋。更诡异的是,这颗“溏心”竟然随着她说话的语气微微搏动,当她提高音调时颤抖加剧,沉默时又仿佛在缓慢呼吸。
“家人们……你们刚才也看到了对不对?”小糖的声音开始发抖。弹幕瞬间被“啊啊啊”刷屏。有人录屏了,慢放显示那段影像持续了整整13秒:那颗悬浮的溏心不仅会动,还在最后两秒突然裂开一道细缝,渗出暗红色的絮状流光。
直播被迫中断。但风暴才刚刚开始。
十分钟后,#糖心vlog灵异事件#冲上热搜榜首。录屏片段在各平台病毒式传播,播放量突破五千万。有人逐帧分析影子轮廓,信誓旦旦说是CG特效;有人翻出小糖三年前一条抱怨“总感觉房间有人”的旧微博,断言是长期灵扰的爆发;更多人在追问:那颗溏心,究竟是什么?
心理学博主@头脑侦探发文指出,这可能是一次集体幻觉:“深夜疲劳状态下,观众潜意识对单调画面产生投射效应。”但立刻被网友用多角度录屏打脸——不同机位拍摄到的“溏心”形态高度一致。
超自然研究爱好者则翻出古籍《酉阳杂俎》,指出唐代就有“地脂化心”的记载,说是怨气凝聚成胶状物的现象。更有人联想到小糖上周刚搬家的传闻,挖出她新公寓前身是某食品加工厂的都市传说——“曾经有批溏心蛋生产线发生事故……”
凌晨四点,小糖的经纪人发布声明,强调主播因过度疲劳已暂停工作,并委婉表示“不排除有人恶意植入特效”。但这份声明反而激起更大质疑:如果是特效,为何直播平台检测系统毫无预警?如果是真的,为何恰好发生在粉丝量刚破500万的节点?
事件发酵三十六小时后,一个ID为“旧厂街13号”的新注册账号发布了一段模糊的监控录像。画面显示在小糖直播开始前两小时,有人影在她公寓楼道电箱前停留了三分半钟。虽然面容不清,但那人手中明显拿着某个带有线缆的微型设备。
技术宅们立刻蜂拥而至。放大降噪处理后,设备LOGO隐约可见——正是某知名特效公司的便携全息投影仪型号。舆论瞬间逆转,嘲讽“炒作无下限”的声音淹没评论区。但就在大众准备散场时,第二个反转来了。
那位爆料者“旧厂街13号”突然清空所有内容,并发布新动态:“被迫删帖,他们找到了我。”配图是电脑前被撕断的投影仪连接线,背景里能看到半张惊恐的侧脸和窗外某栋标志性商业大厦的轮廓。
网友顺藤摸瓜,发现那栋大厦里恰好有家刚注册的MCN机构,而小糖的经纪人上周曾被拍到进出该大厦。更巧的是,这家机构创始人曾公开吐槽:“没有爆点事件,新人根本红不了。”
就当所有人以为这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时,小糖的私人账号突然上线,发布一张病房照片:她的手背插着输液针,床头柜上放着半颗溏心蛋——蛋黄呈现出诡异的蓝紫色。配文只有两个字:“不是”。
当晚八卦论坛流出疑似医院工作人员的爆料:小糖送医时体温异常低下,但心电图显示心率持续保持在140次/分钟,医生从她外套口袋发现若干凝固的胶状物质,“闻起来像变质了的蜂蜜”。
事件彻底陷入罗生门。支持派和质疑派在各平台展开拉锯战,衍生出#科技灵异对决#、#谁来解释溏心蛋#等次级热搜。某高校物理系教授甚至专门开直播演示如何用电磁场和甘油制造类似全息效果,却被弹幕提醒:“但那个会渗血的裂缝怎么解释?”
至今,小糖仍未公开露面。只有她的直播回放区永远停留在了那个深夜——画面定格的瞬间,那颗悬浮的溏心正好裂开第一道细缝,像一只窥视人间的陌生眼睛。
或许真相就像溏心蛋的流心:你以为戳破就能看清内里,却发现它早已渗透进所有脉络,再也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被温度融化的表象。唯一确定的是,这场发生在数字时代的都市传说,已经让无数人深夜敲开鸡蛋时,会下意识地多看两眼那颗颤动的蛋黄。
